足球比分|直播_188比分直播

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科技特派团支撑服务景谷县 笋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     2024-10-31 17:49:22     【字体: 】    

云南省景谷县笋用竹产业科技特派团是2021年云南省科技厅立项选派的首批科技特派团之一,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牵头承担,景谷县林业和草原局、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实施。自立项以来,特派团重点开展了笋用竹林丰产栽培及竹笋采后绿色活体保鲜贮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突破了笋用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了一批科技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为笋用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近日,特派团已通过项目主管部门验收,验收等次为优秀。

一、抓培训帮带,增强农户依靠科技致富意识

培养科技意识,树立依靠科技致富的理念是特派团的首要工作。针对广大竹农缺乏竹林管护意识,管理技术跟不上,只采不管现象突出,竹笋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特派团创新培训方式,把“课堂”设在竹林深处,在田间地头“开处方”,面对面解决实际种植和管护中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竹农在种植过程中急需掌握的技术,编制了图文并茂的《热带大型丛生竹种植要点》技术手册。集中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专业合作社、企业及林草部门相关的技术人员320人。赴新平、大关、镇雄、盐津、石屏、绿春等县开展笋用竹丰产栽培和保鲜技术培训10余次,共计培训人员300余人。累计解决笋用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16个,发放技术资料11000余份,并聘请国内竹子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省内知名笋用竹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到景谷,为笋用竹产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广大竹农相信科技、依靠科技的意识显著增强,促进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涌现了鲍泰安、石凤山、李泽民等30余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抓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针对甜龙竹丰产栽培和竹笋采后保鲜技术缺乏等问题,通过合理留养母竹、打顶控稍、晒目诱芽、适时灌溉、覆膜增温、科学施肥等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立,实现明显提早发笋和显著增加产量,通过建成“复合生物保鲜剂+低温保鲜贮藏”的竹笋采后关键技术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切身感受到科技赋能竹产业发展,激发种植户发展笋用竹产业积极性和信心,从整体上提高了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构建了甜龙竹主枝扦插快速育苗和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2项,建成良种繁育基地50亩,培育良种壮苗12万株(袋)。建成丰产栽培示范基地3726亩,基地竹笋产量比一般种植增加100%以上。打造“一村一品”科技示范村5个,帮扶企业2家,利润增加920万元;帮扶合作社2家,利润增加109万元。构建了竹笋采后绿色活体保鲜贮藏关键技术体系1项,竹笋活体保鲜期由常温的7—8小时延长至200小时左右,建成竹笋采后绿色活体保鲜贮藏示范点2个,年保鲜能力1200吨以上。通过延长新鲜竹笋的货架期,拓宽了鲜笋的销售渠道,让新鲜竹笋走向省外市场,增加了竹农的经济收入。

三、抓质量效益,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通过项目实施,特派团团员在山海林田间躬耕,在烈日下奔波,在风雨中颠簸,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在田间地头产出了成果,产生了效益。构建了甜龙竹主枝扦插快速育苗、甜龙竹丰产栽培及竹笋采后绿色活体保鲜贮藏关键技术体系3项;制订与笋用竹栽培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4项;缩短了笋用竹林的产笋期,实现提早发笋时间4个月以上(产笋期由常规的6月份提前到了2月份),从原来的少发笋甚至难发笋,到现在每丛发笋量平均达100kg左右,产量提高了100%以上,显著提高出笋数量和产量;增加了笋用竹产业的经济效益,建成科技示范基地3726亩,共采挖鲜笋3900吨,按均价5.5元/kg计,仅竹笋一项产值约2145万元。

自项目实施以来,特派团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工作成绩和经验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新华网、云南网、普洱日报等各类媒体播报。作为84个省级科技特派团代表在“云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在云南卫视《新视野》栏目接受访谈。

特派团工作开展照片

打印页面      |      分享到: